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从上到下也进行了很多讨论。

首先,涉及到贸易战,目前主要是2个清单。

1、是总额为500亿美元的301清单,这份清单主要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目前来说这个清单已经开始实行,部份货物到达美国之后,被海关加收25%的关税。吸尘器行业不在此清单之内。

2、 总额为2000亿的清单,这个清单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吸尘器也包含在内。一旦这个清单被执行,将会被加收10%的关税。目前这份清单还属于公众评议状态,还没有最终决定下来。预期在9月下旬会发布更新后最终用于征税的清单,在10月上旬开始加征10%的关税。

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

吸尘器行业的最大市场是在北美,一旦加税之后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北美市场的前几大品牌:

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Dyson,Shark,Bissell,TTI系:Hoover,Oreck,Dirt Devil

这几家巨头基本上就已经占领了北美市场90%以上的份额了。有朋友会说,既然要加税10%(或者更多),那大家都一起加税也没什么影响了,然后把加税的这些成本转移到美国消费者头上,这样过不了多久美国普通消费者就受不了,可能特朗普政府就会取消增加的关税了。

这个结论稍微简单点。

这个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博弈困境。当成本上升时候,企业面临着涨价和不涨价两个选项。涨价的话可以覆盖住成本,但是一旦竞争对手不涨价,可能面临着销售额下降,市场下滑。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图,可以看出,如果各方都涨价,那对于各方来说结果是比较好的,收益双方都是3。一旦一方涨价,另一方不涨,那涨价方的市场份额就会下降,涨价方收益是0,不涨价方收益是5;如果各方都不涨价,那大家的收益都是1(市场份额不变,但是各方成本都增加了)。

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那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博弈方来说,维持不涨价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而品牌商一旦选择不涨价,那必然会把这部分成本让国内的制造商一起来分担。

可以预见到的是一旦开始加税,国内几大吸尘器公司将会面临客户调价的要求。

如果仅仅是调价方面的影响,对于吸尘器行业来说不算什么事情,毕竟每年都会经历的汇率波动,企业也经常扛着。

贸易战更大的问题在于可能导致中国的吸尘器行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读者们看到这里估计要说,这种狼来了的故事哪年不听个几十遍,换换新的故事吧。

对于吸尘器行业来说,贸易战中有个最大的变量,就是Dyson。

Dyson近年来依靠着新的无线吸尘器在全球急速扩张,在北美高端吸尘器行业也是一枝独秀。2017年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40%,达到惊人的48亿美元左右(SharkNinja大概在14亿美元,Bissell 大概在10亿美元,TTI吸尘器部分大概在9.27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Dyson的生产基地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代表着无论关税增加到多少,Dyson的产品销售到美国去都是不受影响的。

在2018年,Dyson发布了最新款V10之后,立刻把老款的V8和V7等零售价格直接降了1000RMB,这使得其他竞争对手的日子非常难受。如果Dyson利用此次加税的契机,继续降价来抢夺北美市场呢?

这样一来,对手的降价加上关税增加10%,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很难受。

我们来看TTI的2017年的年报为例(其他几个头部企业也差不多),从下图可以看出TTI的毛利在36.7%左右,净利在7.8%左右。如果真的Dyson降价加上关税增加的话,很难消化的了。

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而且,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果不是增加10%呢?而是20%甚至更高会是什么情况?

另外三星,LG等韩国企业之前也越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吸尘器代工厂。即使Dyson为了保持高端形象不降价,难保三星,LG为了抢夺市场而主动降价。

鉴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非常大,对于行业里年销售接近10亿美金的客户来说,把鸡蛋放大同一个篮子里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项。一旦后续贸易摩擦继续,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严重下降。

之前对于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很多人的印象是当地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人主动性不强,供应链不成熟。但是对于吸尘器行业来说并非如此:

越南:

韩国企业三星,LG等都在越南早已经建立了生产线,从管理方面来说也是跟韩国企业接近的。目前三星和LG的吸尘器基本已经都在越南生产了。

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Dyson的主要制造基地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是以下几家代工厂:

1、ATA INDUSTRIAL (M) SDN。 BHD。新加坡公司,2017年营业额约27亿人民币。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无线手持吸尘器和无叶风扇。

2、Meiban Group Pte Ltd。新加坡代工企业,从2004年开始为Dyson生产洗衣机。目前也在新加坡为Dyson生产Digital motor(数码电机).

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无线手持吸尘器,无叶风扇,数码电机。

3、VS Industry Bhd,Senai, Malaysia。马来西亚本土EMS代工公司。2017年,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代工行业排名第27名,2017年营业额为32.81亿令吉(约51.40亿人民币)

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无线手持吸尘器。

4、SKP Resources Bhd。马来西亚本地代工厂。从2002年开始和Dyson合作,2017年营业额约3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Dyson的业务占了一半以上。

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无线手持吸尘器,吹风机。

5、 Flex — Singapore。2016年伟创力营业额为244.18亿美元,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代工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鸿海富士康和和硕(Pegatron Corporation)。

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带线吸尘器和Dyson 360 eyes机器人。伟创力目前同时为美国的Bissell代工吸尘器。

6、New Kinpo Group。台湾的新金宝集团,2015年全球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代工排名第8,在菲律宾为Dyson新建了几座工厂为Dyson生产吸尘器。

主要为Dyson代工产品为:无线手持吸尘器,吹风机,数码电机。

从上方的企业名单可以看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代工吸尘器的话,在供应链和工人业务素质等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

尤其是伟创力(Flex)目前已经在深圳为Bissell代工了,一旦有需要,重新建立起新的工厂也是很快。

目前在产业转移方面还有几个障碍:

1、据说Dyson跟供应商签有独家协议,不能给其他客户代工吸尘器产品。这使得现成的供应商没办法直接使用。除非是新建立工厂,但还需要一定时间。

2、Dyson的利润率非常高,所以给到代工厂的利润都不错。而国内因为供应链的成熟,导致供应链各端的利润非常薄。这部分的成本增加可能会抵消关税上涨的。

汇总起来,贸易战给吸尘器行业可能的影响如下:

1、一旦2000亿的清单实行增加10%的关税,北美客户可能会要求降价一起承担风险。

2、东南亚产业链已经成熟,可能会承接一部分高利润的产品转移。

3、由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头部的大客户可能处于风险控制而转移部分业务到东南亚。

4、目前东南亚的吸尘器代工企业以韩国和新马当地企业为主,但是一旦头部客户开始转移订单,国内的代工巨头是否也会考虑跟随客户到东南亚建厂呢?

以上为个人浅见,欢迎交流。

文:游丹尼 微信youcc1,公众号”游丹尼”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优雅派』 » 中美贸易战之下的吸尘器行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