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和道路,导航几乎成了人们驾车出行的必需品。不过,对于复杂的道路,人们往往需要更多时间理解导航图面中的指引,即使开着导航也难免会走错。
为了帮助人们更直接地把导航画面和实际场景对应起来,地图厂商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更详细的语音播报,再比如用三维视角显示,或是在人们容易走错的复杂路段用一段演示动画模拟实际场景,以实现沉浸式的导航体验。但是,语音播报存在局限,动画和实际场景之间也有不小差距,复杂路段的导航难题始终存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既然要让用户把导航画面和实际场景对应起来,那直接把导航指引显示在实际场景上不就行了。这,不就是AR(增强现实)技术么?
实际上,AR导航作为最终极的导航解决方案,其设想由来已久。利用摄像头将前方道路的真实场景实时捕捉,结合汽车当前定位、地图导航信息以及场景AI识别进行融合计算,直接在真实场景上叠加导航指引,从而创建出与驾驶者真实视野完全一致的导航环境,使用户可以“零时间”理解导航指引。
不过,一直以来,AR导航更多停留在概念演示的阶段,基本没有落地的产品。即使有个别落地的产品(比如百度地图曾经发不过AR步行导航),其实际体验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导航引导线直接穿墙而过是常有的事。
为何AR导航始终难以落地?在笔者看来,导航能力、图像识别能力、AR融合算法是摆在AR导航面前的三道门槛。简单来说,图像识别就是要在实景图片中准确分辨哪些是需要提供导航指引的部分,比如驾车AR导航里,就是要分辨出哪里是道路、车辆以及信号灯等。而融合算法则是结合GPS、陀螺仪、加速度计,确定当前车辆的精准位置与朝向,计算出引导路线并在实景基础上显示。
一般来说,一款AR导航体验不佳,往往是图像识别和融合算法不过关。百度的AR步行导航之所以穿墙而过,就是因为其并没有用到图像识别技术,而是单纯把实景图片作为了背景,同时也没有根据用户当前的具体朝向进行规划引导。
正因为如此,当笔者实际开着搭载高德AR导航的车上路行驶时,还是有不小的惊喜。举几个小例子。
在正常行驶中,导航会实时监测车道线并作出标示并带有车道偏离预警、前车距离提醒等ADAS功能。其中,前车距离提醒不仅是预防追尾,在路口红灯变绿灯场景下与前车距离加大时,还会提醒跟车。
当导航判断车辆当前行驶车道需要变道时,会在实景中显示一条变道的引导线,提醒司机提前变道。在进出主路时,也会有类似的引导。
路口转弯是驾车中最常见,也最考验AR导航功力的,某个号称已经量产的AR导航,在路口经常出现弧度诡异的引导线。而在高德这款AR导航中,能根据车辆当前位置与路口的角度划出一条平滑自然的曲线,而且当车辆过弯速度太快时,引导线还会变成黄色以提醒降速。
老实说,在将近半个小时的实车体验中,笔者的总体感受是,这款产品确实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在和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后,笔者了解到几个关键点。
其一,这款AR导航的图像识别能力,是高德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开发的。高德在自动化地图采集中已经有多年的AI图像识别经验,而达摩院更是在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KITTI测评中拿过多项第一。正因为如此,这款AR导航能够对对车辆、车道线、红绿灯位置&颜色等道路场景进行智能的图像检测、分割、识别与追踪。比如下面这张图显示了导航工作时的系统后台的图像识别结果。
其二,目前所有的实际效果,都是基于智能后视镜的硬件,在本地融合运算后实时渲染完成的,这和很多依托高级硬件实现的AR导航不可同日而语,也更具有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如果高德能与前装车企合作,基于车辆更强大的硬件和处理能力,导航的效果将会更好。
其三,之所以此次选择智能后视镜作为高德AR导航的载体,只是为了快速体现技术能力。目前高德AR导航已经能够适配中控屏、仪表盘甚至HUD抬头显示等不同载体,而且也已经与前装车厂展开具体接洽,估计不久就会有正式消息放出。
看来我买车的计划又要往后推一推了。
文 | 库鲁马工場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优雅派』 » 联手阿里巴巴达摩院,高德地图发布了车载AR导航的“终极大招”